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,回顾这半个月的赛程,除了精彩的冰雪赛事,吉祥物“顶流”冰墩墩、频频被打破的奥运纪录、各国运动员分享的奥运村美食也都成了出圈的热搜话题!在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之后,我们国家又为世界带来了一届精彩出色的奥运会,北京,也成为了世界上首个继主办过夏奥会、又主办过冬奥会的城市。
北京能成为“双奥之城”,有强大的国力提供坚实后盾当然是最重要、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。除此之外,气候,也为北京解锁“双奥之城”提供了一些助力条件。
在竞技体育中,运动员的身体状态非常重要。比赛地的气温、湿度、海拔等条件都会对选手的体能产生影响。很多在户外进行的项目更是受制于当下的风力、降水等天气因素。因此在选择奥运会主办地时,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高影响天气也会被考虑其中。
在夏季奥运会上,高温和高湿度可能是对运动员体能影响最为不利的两种气象因素。像是在户外长时间进行的马拉松、竞走项目,如果遇上高温高湿天气,运动员出现中暑、肌肉抽筋的风险也会增加。所以在历届主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当中,有近20个城市都是温带气候类型,亚热带、热带气候类型的举办地很少。